好事地图,高灯点亮:数字化助力99公益日打造“身边公益”
3185
2025-08-20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引导下,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普韵蒙新”志愿服务团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珠日河牧场、花吐古拉镇、巴彦塔拉镇,开展为时两周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团队从实际出发,立足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总结实践地中优秀模范地区经验和各地发展状况,层层深入,旨在打造“三嵌一共”推普兴新润蒙计划,助力内蒙古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图1 “普韵蒙新”志愿服务团队合照。吴梦晗 供图
“普话校园,文润心田”
团队鼓励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乡村普通话教育事业。团队于珠日河牧场和巴彦塔拉镇开展普通话宣讲和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们掌握普通话发音和表达技巧。在珠日河镇牧场中心学校,团队举办普通话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用普通话演绎《雷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普通话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图2 团队在学校内开展普通话教学活动。吴梦晗 供图
“普话传情,共护夕阳”
随着诈骗手段发展,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防范意识薄弱,成为了不法分子的重点目标。为此,团队成员走进花吐古拉镇,举办诈骗知识普及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情境模拟、知识问答等活动,积极宣传反诈知识,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守护财产安全。
图3 团队在社区内开展老年反诈活动。吴梦晗 供图
“推普下乡,草原共话”
内蒙古左翼中旗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实践前期,团队前往珠日河牧场开展普通话职业培训,团队成员走进生产基地,针对当地风干牛肉、牛奶鲜酪、奶皮子等特色产品,编写宣传语,开展普通话教学、行业语教学和营销模拟等活动,提升村民营销能力,打破语言障碍,助力草原特产走出草原,走向全国。
图4 珠日和牧场“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内容。吴梦晗 供图
在巴彦塔拉镇,团队成员结合上一阶段实践经验,实地观察桑叶茶生产加工过程,了解桑叶茶产品功效和产品特色,为桑叶茶编写宣传语。助力巴彦塔拉镇实现带动式产业发展,形成乡村产业新景观,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
图5 团队成员体验桑叶茶种植。吴梦晗 供图
“草原话普,共寻史迹”
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对认识全蒙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将实践活动和汉蒙文化融合,挖掘蒙古族独特文化元素,展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间相辅相成的作用。
成员前往孝庄园、哈民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借鉴珠日和牧场地区的汉蒙交流经验,对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对所收集的采访资料进行挑选、提炼和整理,汇编为口述史资料,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
图6 孝庄园工作人员讲解孝庄文化。吴梦晗 供图
在保康镇,团队扩大口述史采集范围,针对马头琴传承工作者进行口述史访谈。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还通过口述形式了解了马头琴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力量。(通讯员:吴梦晗)
图7 采访马头琴传承工作者朱宝来老师。吴梦晗 供图
图8 东北师范大学“普韵蒙新”志愿服务团队合照。吴梦晗 供图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